1月9日,2020微信公開課PRO在廣州正式開課,小程序、小游戲、企業微信等生態產品紛紛曬出過去一年的成績單。
微信二維碼開放生態所創造的碼上經濟規模已達8.58萬億,小程序日活躍用戶已突破3億,小程序全年創造8000億交易額;小游戲商業規模年增長超35%……
報告:
碼上經濟規模達8.58萬億
由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微信·碼上經濟課題研究組以及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碼上經濟影響力報告》顯示:2019年,微信帶動碼上經濟規模已達到8.58萬億,碼上經濟就業機會2601萬個,自2014年以來帶動就業年均增長約22%。
“一碼走天下”已成為很多用戶生活的新方式。在零售領域,通過微信支付達成交易的人均交易數量達到5.8次;掃碼點餐月均交易筆數同比2018年增長619%,掃碼出行交易筆數同比增長2.05倍。微信小程序刷碼支付服務,助力地鐵進站效率提升300倍。
據微信支付發布的最新數據,2017年至2019年間,微信支付中小商家交易筆數3年增長10倍。截至2019年,超5000萬個體商戶和商家活躍在微信支付平臺,占全國個體工商戶總數的79.4%。
在微信支付中小商家中,長尾商戶占比達40%,80后中小商家作為中堅力量,占比高達39%,19%的商戶大于50歲。同時,微信已滲透進商家的經營生活,中小商家面對面收款碼覆蓋70%,商家們習慣于使用手機管理生意,通過微信號提供服務。
目前,微信上線的小程序超過100萬個,擁有超過150萬開發者、8200多個第三方平臺,微信公眾號突破2000萬個;微信支付綁卡用戶超8億,微信支付生態服務商超過30000家,覆蓋超300座城市,服務數千萬家線下門店。
小程序全年創8000億交易額
小游戲商業規模年增長超35%
在2020微信公開課PRO上,微信團隊帶來了小程序最新數據:目前,小程序日活躍用戶突破3億,2019年累計創造了超過8000億交易額;人均訪問小程序次數上漲45%,人均使用小程序個數上漲98%,用戶使用小程序次日留存率達59%,活躍小程序平均留存率上升14%。
作為小程序的類目之一,微信團隊首次披露了小游戲商業增長數據。2019年,小游戲累計服務用戶超過10億,整個平臺的商業規模較2018年增長超35%。
同時,小游戲正成為非傳統游戲用戶養成并培養游戲深度需求的重要渠道。數據顯示,女性成年群體及3-5線地區的小游戲用戶規模相較于2018年都有較大增長,人均游戲數量也有45%的增長。
解讀企業微信3.0版本:
新能力將提升復購率
在2020微信公開課PRO上,企業微信再次亮相,剛發布的3.0版得到進一步解讀。
紅星新聞記者獲悉,在最新版本中,企業微信將外部群聊人數升級至100人,企業成員可以為不同客戶打上標簽,把有相同興趣或特征的客戶拉進外部群聊,為客戶提供多對一或一對多的伴隨式服務。
據介紹,在該功能下,企業成員可以發布專業內容到客戶朋友圈,更可與客戶評論互動,就像客戶的一位“專業的朋友”一樣。企業服務能力的提升會直接體現在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及復購率上。
目前,企業微信已服務超過250萬家真實企業,擁有6000萬活躍用戶,并滲透了超過50個行業,其中,醫藥、保險、汽車、銀行、能源等行業的Top 10企業覆蓋率平均達80%以上。從合作伙伴來說,已經有21000第三方合作伙伴加入企業微信生態,超過470萬個系統被接入企業微信。
同時,企業微信為合作伙伴開放了3項包括連接微信支持小程序和支持企業支付的獨有能力,13類390個接口,并提供8項支持,并基于這些,與合作伙伴探索出標準應用模式、行業方案模式、智慧硬件模式、區域服務模式、產品銷售模式5種合作模式。
搜一搜團隊首次亮相:
要更好實現“用微信就能搜”
在微信公開課PRO現場,微信搜一搜團隊首次亮相。微信公開課講師Anson稱,2020年,搜一搜將進一步全面開放,從內容、品牌和服務3個方面增強合作伙伴與用戶的連接,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搜索內容及體驗。
在內容上,搜一搜將進一步開放小程序內容接入能力,同時還將提供豐富全面的頁面格式,包括圖文頁、問答頁、精選頁等,讓優質內容更好地觸達用戶。目前,搜一搜內容接入正在公測中,已接入馬蜂窩、豆瓣、知乎、攜程、ZAKER、丁香醫生等超過18個類目的小程序。
在品牌方面,搜一搜為品牌提供了更精準的觸達用戶能力。全新的品牌官方區劃分為A、B、C三個級別,不僅可以固定首位展示,還能配置不同的展現樣式,品牌方可根據自身條件申請不同等級。
以周大福為例,其升級B級官方區后點擊pv上升達4倍,更多品牌方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搜一搜推廣的方式,實現了流量倍增。
而在服務上,微信搜一搜團隊帶來了關于服務搜索能力的預告。2020年,搜一搜即將開放服務搜索的能力,讓用戶更便捷地獲得優質服務,也讓合作伙伴獲得新流量場景。
微信搜一搜團隊表示,2020年,微信搜一搜還將不斷更新,開放新能力,更好實現“用微信就能搜”。
紅星新聞記者 袁野 楊佩雯
編輯 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