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11日,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的第五屆海參產業發展大會在青島舉辦。來自大會傳遞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海參全產業鏈產值已達1208億元,是單一產值最大的海產品。
青島海洋發展局副局長楊克駿在致辭中談道,青島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進一步強化海參的良種選育攻關、推動精深加工產品研制、培育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夯實水產品質量安全基礎。
學界、業界人士就千億產值海參產業的產銷情況、發展趨勢、創新方式等展開討論交流。京東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海參總產量已達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1208億元,是單一產值最大的海產品。目前,海參產量排名前三的省份為山東、遼寧、福建,銷售渠道以餐飲和百姓消費為主。
京東集團生鮮海參采銷負責人胡海介紹,電商平臺用戶主要以年輕人為主,主流消費人群多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而海參線上用戶畫像顯示,35歲以上消費者是才是其消費主力軍,且主要分布在北京、遼寧、山東等地,“這些差異代表海參在線上還有更多成長空間可以擴展。”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執行秘書長王雪光表示,近年來,精深加工技術的進步,有效延長了海參產業鏈,提升了價值鏈,成為沿海地區的重要致富產業,帶動和促進了鄉村振興。但同時也面臨著種質資源短缺、市場競爭加劇、產品良莠不齊、品牌營銷短板等困難。王雪光呼吁,以海參全產業鏈發展為目標,在科技育種、源頭直采、共建標準、產地溯源、品牌打造、創新產品形態和流通營銷等方面攜手共進,著力在解決行業痛點問題上下功夫,在如何實現轉型升級發展上下功夫。
中國科學院海洋牧場工程實驗室主任研究員楊紅生也認為,未來海參產業發展要繼續創新,做到理念現代化、裝備現代化、技術現代化,要加大力度把標準做好,并在管理上實現從流程化到智能化的跨越,“唯有創新,才能推動海參產業向更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新京報)